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清華大學正門對面的 - 竹園小館 - ,個人心中排名第一的排骨便當。



 - 竹園小館 - 這是一家很小的店,但是自從大學時代吃到這家的排骨飯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吃到比這更棒的一般便當了。

前天跑去吃了一次,一陣子沒有吃到了,但是那簡單的美味還是和以前一樣,仍然是我心中的第一名。

因為這實在是太不起眼的小店,網路上幾乎看不到相關的資訊,從以前吃到現在也沒想到要作個紀錄。這次排骨飯吃沒幾口後,終於想到要拍照紀錄一下,也終於發現了店裡有提供名片,決定要簡單的紀錄一下。

首先來個吃到一半的照片,我想是因為太好吃了,所以每次都忘了要照一下,因為外觀很樸素,也容易讓人忘記要拍照。所以這次也只拍了一張。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列表] 用 EAC (Exact Audio Copy) 將CD轉CUE+WAV,筆記整理

  1.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1 基本流程筆記
    (把我個人的操作流程做個筆記避免遺忘,處理日文和unicode的方法是重點)
  2.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2 設定原則筆記
    (我個人的習慣的相關軟體設定筆記,同樣重點在日文和unicode的軟體設定)
  3.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3 關於EAC的絕對Offset設定
    (關於EAC的絕對偏移[absolute offset]以前就想寫了,但是因為是推翻EAC的offset資料,沒有把握寫,這次也只是說明我個人使用絕對偏移[absolute offset]的理由,只能參考不能當作證據)
  4.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4 過去的gap設定實驗
    (重點是EAC的Gap顯示設定會影響,轉出來的CUE多個WAVE的CD結構,,除了是重要的實驗結果外,只是覺得以前用文字堆的圖解很漂亮,整理出來再發表一次) 
  5.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5 不同光碟機的gap偵測設定實驗
    (這次新增加的實驗,但是每次實驗完,就會發現以前轉的CD都有問題[木亥火暴])
  6.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6 後記
    (這幾年轉CUE+多個WAVE,累積下來的感想,但是結論一定就是自爆)
  7.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7 附錄,支援unicode的hash計算工具測試
    (支援unicode又跨平台的計算工具,目前還是沒有比較好得解法)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6 後記



過去曾以”CD轉 CUE+多個WAVE檔 經驗分享 + 問題“為標題
把自己用EAC將CD轉CUE+WAV流程發表出來過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55629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c.php?f=3&t=54441

這幾年轉CD的原則是沒有改變過,但是隨著Plextor的Premium2U已經停產來不及收藏一台,讓我想起來要重新整理更新一下一些已經不同的地方作為筆記。


個人轉檔的目標
1. 盡可能保留最多的CD資訊包含曲目和作曲者,追求數位資料上的正確和完整,我不是金耳朵,所以沒有特別追求音質,但是好像沒有衝突。
2. 可以掛載成虛擬光碟及燒錄,方便未來轉換格式。
3. 通用不同系統,最低要求是能夠播放以及閱讀曲目資料。
(例如PC和MAC甚至透過DLNA NAS分享,但是目前沒有買任何MAC系統,無法測試)。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5 不同光碟機的gap偵測設定實驗



2006年我針對EAC的Gap格式做過實驗,但是卻沒有對光碟機的Gap偵測設定做過確認,因為Premium2U停產了,才想到要確認一下快掛掉的755SA有沒有問題,和備用的760A是否還活著,以及手上其他光碟機是否能替代。這才發現Gap偵測的設定可能一直有問題,趕快進行了一點簡單的測試。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4 過去的gap設定實驗

=============================================================
以下是之前20061014做過的實驗,重新發表在Blog上加以紀錄

除了我自己的實驗結果外,我之前的問題現在可以在下列的網址找到說明,不過我個人的結論沒有變就是了。
http://wiki.hydrogenaudio.org/index.php?title=EAC_Gap_Settings
=============================================================

在EAC內的Gaps結構設定,原本應該只是顯示方式的差異,應該與結果無關,但是要配合CUE+多個WAVE卻是有影響的,我一直找不到相關資料,EAC的討論區也沒找到,有人能指引方向嗎 ?

以上是我原來的問題


[在把問題確認一下如何描述的過程中,重新做了實驗(用三種Gap顯示設定Rip,再分別用五種CUE建立選項,總共15種排列組合)
 ,結果發現自己耍笨了 . . . . . ]


[現在把比較正確的結果解釋如下]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3 關於EAC的絕對Offset設定



首先,EAC的offset修正功能,是對於想要精確的複製CD來說,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現在網路上流傳的各式複製CD工具。

關於offset的意義,下列的英文連結說明得很清楚

中文可以參考由fielia說明的文章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來自EAC所定義的offset數值,事實上並不是絕對偏移(absolute offset),而是基於EAC作者基於自己手上的CD,實驗之後所定義出來參考偏移(reference offset),所以使用EAC所定義的offset數值去複製CD,其實並不能達成100%完美的複製。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2 設定原則筆記




因為網路上流傳的設定值不一定適合我個人使用,把我自己習慣的設定原則筆記下來


(1). 首先是EAC的部份,只列出重要的,對我個人有影響的。

關於各項目的詳細意義,可以參考下列網址。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1 基本流程筆記


這幾年轉CD的原則是沒有改變過,但是隨著Plextor的Premium2U已經停產來不及收藏一台,讓我想起來要重新整理更新一下一些已經不同的地方作,重新發表在Blog做為筆記。

首先要準備以下軟體
  1. Exact Audio Copy
  2. Microsoft AppLocale (我用的是piaip修改過的版本,改掉一些官方版Bug) 或是NTLEA (比AppLocale方便但是小紅傘會一直叫)
  3. Notepad (要配合AppLocale,但是簡單好用)或 Notepad2(可以直接Shift-JIS和UTF8轉換編碼)
  4. Daemon Tool (因為只吃標準ANSI格式CUE,用來測試CUE+WAVE,和Rip結構是否正確,以及iTunes轉檔時會用到)
  5. Foobar (幫CUE加上replaygain,同時是聆聽主力)
  6. Nero Drivespeed (用來調整光碟機倍速,但是PX-755SA的讀取頭已經老化到只能4x讀取了)
  7. CD check (建立以MD5格式unicode的 .CRC hash檔,用來定期檢查CD備份的狀況)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ZFS的測試結果分析整理:(2) 寫入和讀取行為,使用VM虛擬機器進行測試

之前使用實際的硬體測試後,發現一部分待確認的狀況,也少測了最基本的類似JBOD的組態,所以就找了時間確認一下。手邊沒有空出來的機器和足夠的硬碟,以下的結果使用Vmware Server 2.0模擬測試,因為是使用虛擬機器測試的,所以沒有效能數據的部份。
 
總共測試了三種組態,分別是JBOD(3),RAIDZ(4),mirror(2)x2。分別在正常下,硬碟故障下,以及從故障情況下復原後的ZFS寫入讀取行為。
資料改用英文字母代表加上數字代表ZFS將檔案分割的狀況,每一個字母代表相同的檔案,數字代表同一個檔案的第幾個分割,分割的大小由ZFS動態分配,不一定是相等大小。測試JBOD(3),RAIDZ(4)時故障硬碟使用關閉虛擬機器,變更虛擬硬碟的方式模擬。測試mirror(2)x2則使用zpool的offline和online指令模擬硬碟故障。


表格非常多,還沒想到更好得整理方式,請見諒。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敗家] 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歐版官方攻略入手


幾天前收到了amazon.uk寄來的,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歐版官方攻略,這是慶祝新工作順利愉快,外加上薪水入賬給自己的禮物。
書很棒沒話說,內容和品質都是我收過的書之中數一數二的,但是因為覺得用信用卡付錢就買得到的東西,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原本是沒有打算炫耀的。

但是書翻了幾天下來越看越喜歡,加上收到信用卡帳單之後嚇了一跳。所以決定要來好好介紹一下。

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
首先,重達2kg硬皮440頁,份量非常充足。
官方網頁的介紹

攻略正面和同時購入的CD,書套是我自己外加的。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ZFS的測試結果分析整理:(1) 寫入和讀取行為,實際硬體測試結果






ZFS的寫入和讀取行為,實際硬體測試結果
在測試ZFS的過程中,發現一些ZFS與一般RAID加上檔案系統的組合,有著差異相當大的寫入和讀取行為,非常的有趣和吸引人。

但是進一步在網路上尋找相關
ZFS資料時,發現大多文章只是拿官方的宣傳稿介紹ZFS,或是只專注於說明系統架設的過程。而針對ZFS的寫入讀取行為,找不到詳細說明。

官方的
"Solaris ZFS Administration
Guide"
也只針對ZFS管理方面說明,雖然最後在官方ZFS開發人員的blog上有找到一些說明,但是屬於較深入的部份,較基本的ZFS寫入讀取行為部份一樣缺乏。

所以我根據之前實際測試的結果,加上自己的分析整理出這篇關於
ZFS寫入讀取行為的基本說明。



以下的結果來自實際的硬體測試結果,測試的紀錄請自行參閱我過去的測試中相關註解。

總共測試了三種組態,分別是單一
mirror,兩組mirror,或是一組raidz1。分別在正常下,硬碟故障下,以及從故障情況下復原後的ZFS寫入讀取行為。

資料用
ABCDEFGH英文字母代表,每一個字母代表容量相同,但是內容不同的資料。測試時故障硬碟使用關機拔SATA線的方式模擬,故障復原則使用另外準備的空白硬碟替換拆下來的硬碟。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10 - 測試CPU對ZFS的影響及FastCopy max i/o size 設定影響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10 - 交換PC上的Q6600和NAS上的E1500,測試CPU對ZFS的影響及FastCopy max i/o size 設定影響


測試日期20091206
    zpool組態
    XD
    mirror

    c2t2d0

    c2t3d0
    mirror

    c2t4d0
    c2t5d0
  1. FastCopy設定, I/O Buffer 256MB,Max I/O Size 16MB
    PC E1500 11x200 2200MHz 乾淨 XD-root RAMdisk 標準
    NAS Q6600 6x200 1200MHz XD-ZFS zpool 降頻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cifs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81~85 40~45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x2 同時 89 (44+45) 40~45
    讀取 NAS => PC FastCopy 33 9~10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9 - 測試在乾淨的XP系統下,FastCopy速度極限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9 - 測試在乾淨的XP系統下,FastCopy速度極限

測試日期20091202
    zpool組態
    XD
    mirror

    c2t2d0

    c2t3d0
    mirror

    c2t4d0
    c2t5d0
       
  1. FastCopy設定, I/O Buffer 256MB,Max I/O Size 16MB
    PC Q6600 9x266 2400MHz 乾淨 XD-root RAMdisk 定頻
    NAS E1500 11x233 2563MHz XD-ZFS zpool 超頻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cifs 讀取 NAS => PC FastCopy 42 20+
    讀取 NAS => PC Cdcheck x2 同時 79 (39+40) 40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89,89,91 75~85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x2 同時 104 (51+53) 80~85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x3 同時 103 (34+34+35) 80~85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8 - 測試 在不乾淨的XP系統下,FastCopy速度極限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8 - 測試 在不乾淨的XP系統下,FastCopy速度極限

測試日期20091129

    zpool組態
    XD
    mirror

    c2t2d0

    c2t3d0
    mirror

    c2t4d0
    c2t5d0

  1. FastCopy設定, I/O Buffer 256MB,Max I/O Size 16MB
    背景跑全部的東西(eMule,uTorrent,BOON-SUTAZIO 4tabs播放中,Firefox 40+tabs Avira AntiVir,NetWorx,cFosSpeed,NetMeter,PeerGuardian等等)
    PC Q6600 (6~9)x266 1600~2400MHz XD-base RAMdisk 標準
    NAS E1500 11x200 2200MHz XD-ZFS zpool 標準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cifs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50~56 70
    讀取 NAS => PC FastCopy 29 20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x3 同時 57 (19+19+19) 50~70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7 - 測試使用FastCopy在CIFS下的速度表現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7 - 測試使用FastCopy在CIFS下的速度表現
測試日期20091128

    zpool組態
    XD
    mirror

    c2t2d0

    c2t3d0
    mirror

    c2t4d0
    c2t5d0

  1. PC Q6600 6x200 1200MHz XD-base RAMdisk 降頻
    NAS E1500 11x200 2200MHz XD-ZFS 標準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cifs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50
    讀取 NAS => PC FastCopy 35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6 - 測試ZFS系統CPU使用E1500下進行CIFS的極限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6 - 測試ZFS系統CPU使用E1500下進行CIFS的極限

測試日期20091102

    zpool組態
    XD


    mirror


    c2t2d0


    c2t3d0

    mirror


    c2t4d0


    c2t5d0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zPool
    Bandwidth
    (MB/sec)
    normal 登入
    ZFS-NAS
    寫入 raidz time (mkfile test) 1 190
    寫入 raidz time (mkfile test) 5 41.2s 151
    寫入 raidz time (mkfile test) 10 1m30s 112
    寫入 raidz time (mkfile test) 20 3m4s 110.9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1 5.008s 204.4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2 9.942s 205.9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5 24.853s 206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10 51.561s 198.5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20 1m44s 196.7
    讀取寫入 raidz zpool scrub 110 110
  1. 以結果來看,只要CPU夠力,單純的連率讀取和寫入,ZFS都可以把單顆硬碟跑到上限
  2. 分配到兩個mirror的寫入動作由ZFS的檔案系統掌握,大致上會平均分配在pool中,但不是100%的平均分配。
  3. mirror的寫入速度是單顆硬碟,但是讀取速度卻是接近兩顆硬碟合併,mirror讀取時會各讀取一半,再各自檢查chksum,ok就還原資料
  4. 接著把c2t2d0 offline,pool變成degrade狀態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5 - ZFS和Zpool的破壞測試,想辦法弄掛ZFS檔案系統就對了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5 - ZFS和Zpool的破壞測試,想辦法弄掛ZFS檔案系統就對了


測試日期20091101
    zpool組態不變
    XD
    raidz1
    c2t3d0
    c2t4d0
    c2t5d0


    c2t2d0 有接上但系統未使用,非XD pool的成員
  1. 在zpool正常normal的狀態下(之前scrub完成),關機移除c2t3d0後,用HDTune洗白白,全部寫入zero,但不重建MBR
  2. NAS開機進入系統後,zpool sttatus -x 會回報異常,被用HDTune全部寫入zero的c2t3d0,出現CKSUM error的訊息
  3. 但是raidz1 pool 還是維持在正常狀態下,並沒有變成degrade
  4.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實際有問題)
    登入
    ZFS-NAS
    讀取 raidz time (cp test /dev/null) 20 6m6s 55
  5. 讀取速度有降下來
  6. zpool sttatus -x 會回報異常,CKSUM error數量增加,zpool維持在online
  7. zpool replace XD c2t3d0 沒有作用
  8. zpool offline XD c2t3d0後,zpool status -x進入degrade狀態
  9. zpool online XD c2t3d0後,zpool status -x 有resilver紀錄,但是瞬間完成,zpool回到online狀態
  10. zpool scrub XD 開始 scrub
  11. scrub中,zpool status -x,cksum error會持續增加,但是系統還是持續online,沒有降到degrade
  12. 完成scrub後,重開NAS,發生意外狀況,c2t3d0掛了unavailable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4 - ZFS異常狀況測試 resilver,scrub和replace指令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4 - ZFS異常狀況測試 resilver,scrub和replace指令


測試日期20091028

    zpool狀態


    c2t2d0 有接上但系統未使用
    XD
    raidz1
    c2t3d0
    c2t4d0
    c2t5d0
  1. 在zpool正常normal的狀態下(之前scrub完成),改成關機移除c2t3d0後,把c2t3d0格式化
  2. zpool似乎會認得之前的硬碟身份,用格式化後的硬碟似乎還是認得,不知道根據什麼資料
  3. 因為zpool認得同一顆硬碟c2t3d0,所以resilver會自動開始
  4. 奇怪的是resilver會瞬間完成,照理說c2t3d0的資料應該已經被清空了,或是HDTune有問題
  5. 用scrub強制檢查,在完成97%左右會因為too many error的訊息,c2t3d0變成fail,zpool進入degrade狀態
  6. 用replace指令c2t2d0取代c2t3d0會變成
  7. XD degrade
    raidz1

    degrade

    replacing
    degrade


    c2t3d0 degrade


    c2t2d0 online

    c2t4d0
    online
    c2t5d0 online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3 - 異常狀況測試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3 - 異常狀況測試


測試日期20091027

    zpool狀態
    XD


    raidz1


    c2t3d0


    c2t4d0


    c2t5d0
    測試數據及結果
  1. zpool
    狀態
    項目 動作 使用程式或動作 大小
    (GB)
    時間
    (sec)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正常 iSCSI 寫入 PC => NAS FastCopy ? ? 16 30
    讀取 NAS => PC FastCopy ? ? 15 20
    iSCSI 寫入 PC => NAS iometer 256k
    4 of outstanding I/O
    ? ? 7.1 15
    讀取 NAS => PC iometer 256k
    4 of outstanding I/O
    ? ? 10 5
    iSCSI 讀取 NAS => PC HDTune ? ? 40 30
    scrub 讀取 raidz zpool scrub ? ? 110 ?
    1. XP使用的是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2. iSCSI很慢,iometer的表現更慘,Hdtune讀取稍慢於CIFS
    3. scrub的速度似乎因為檢查不出異常,可以維持接近全速讀取,沒有寫入動作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2 - 基本測試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2 - 基本測試


測試日期20091026

    zpool狀態
    XD


    raidz1


    c2t3d0


    c2t4d0


    c2t5d0
    系統狀態
    PC Q6600 6x200 1200MHz 作業系統
    混亂
    XD-base RAMdisk 降頻
    NAS E1500 11x200 2200MHz XD-ZFS 標準
    測試數據
    zpool狀態 項目 動作 程式或指令 大小 時間 速度
    (MB/sec)
    NAS CPU
    使用率(%)
    normal 直接登入ZFS-NAS 寫入raidz mkfile ? ? 110 40+-
    讀取raidz cp test /dev/null ? ? 130 30+-
    cifs test PC => NAS fastcopy ? ? 55 80~90
    NAS => PC fastcopy ? ? 40 60+-
    cifs test PC => NAS iometer 256k
    4 of outstanding I/O
    ? ? 30 40+-
    NAS => PC iometer 256k
    4 of outstanding I/O
    ? ? 80 70+-
  1. T7K250單獨用HD tune測試寫入平均55MB/sec,讀取平均65MB/sec
  2. 用iostat指令看,每顆硬碟在raidz寫入時,已經跑到50+MB/sec的水準了
  3. ZFS在CPU夠力下,可以把硬碟發揮到接近上限沒有問題
  4. E1500看起來還ok
  5. iometer 只開 1 of outstanding I/O 時跑起來很低,沒有紀錄到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1 - 使用的硬體和軟體

ZFS-NAS測試數據 Part 1 - 使用的硬體和軟體

    ZFS-NAS測試數據(使用NexentaCore作為系統)
    硬體 NAS PC
    XD-ZFS XD-base / XD-root
    cpu E1500 Q6600
    ram 2G 4G
    MB P45-T2 RS JR
    ICH-10R AHCI mode
    P5B-VM DO
    ICH-8DO Raid mode
    HDD T7K250 250G x3 (raidz pool)
    7200.8 250G x1 (system pool)
    ST3500630NS 500G x2 Raid 1 (system)
    ST3500630NS 500G x2 Raid 1 (stash)
    Ramdisk 1G (for test)
    GBE Marvel 88E8053 PCI-E Intel 82566DM PCI-E
    OS NexentaCore 2.0 build 104
    (基於OpenSolaris的套件)
    理論上是跑核心內建的CIFS,而不是samba,但是測試前忘了確認。
    WinXP SP3
    cpu使用率監控方式 iostat -xncvM 1
    -x extend information
    -c cpu time
    -n Device name
    -v ?
    -M MB/sec
    1 每一秒更新一次
    task manager
    工作管理員
    zpool監控指令 zpool iostat -v 1
    -v list vdev device
    1  每一秒更新一次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090829隨手寫(原版LPC不需破解)

LOST PLANET COLONIES 原版PC版安裝完

直接執行 LostPlanetColoniesDX9.exe 完全不需光碟,不需任何破解。

用LPCLauncher.exe啟動反而會要光碟。 真神奇。

輸入EAC的日文曲目(Apploc配合cdplayer_ini的技巧)

20091020 輸入EAC的日文曲目(Apploc配合cdplayer_ini的技巧)

1. 不使用unicode補完計畫時

遇到日文的時候 get cd information from clip board 最近都不能正確使用
用AppLocation開EAC再日文模式下 把日文曲目用文字編輯器,key進cdplayer.ini
把編輯好的cdplayer.ini存成ShiftJis編碼
再用get cd information from cdplayer.ini
這樣做比直接在EAC下編輯日文曲目還快。(不需要unicode補完計畫)


2. 假如有用unicode補完計畫,的偷機方法是

EAC用中文模式 Get CD information form clip board填好Big5編碼的日文
Export CD information to cd player.ini
把cdplayer.ini轉換成ShiftJIS編碼。
EAC用日文模式 Get CD information from cdplayer.ini 日文曲目完成。

TWINSTICK EX入手

20091205



HORI - 「電脳戦機バーチャロン オラトリオ・タングラム」
専用コントローラー ツインスティック

TWINSTICK EX入手

好大,好重,好棒

本體4.4kg

全部費用1xxxx台幣

基座很棒,應該是最有價值的部份。

test test

test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