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2 設定原則筆記




因為網路上流傳的設定值不一定適合我個人使用,把我自己習慣的設定原則筆記下來


(1). 首先是EAC的部份,只列出重要的,對我個人有影響的。

關於各項目的詳細意義,可以參考下列網址。

用EAC將CD轉CUE+WAV,Part1 基本流程筆記


這幾年轉CD的原則是沒有改變過,但是隨著Plextor的Premium2U已經停產來不及收藏一台,讓我想起來要重新整理更新一下一些已經不同的地方作,重新發表在Blog做為筆記。

首先要準備以下軟體
  1. Exact Audio Copy
  2. Microsoft AppLocale (我用的是piaip修改過的版本,改掉一些官方版Bug) 或是NTLEA (比AppLocale方便但是小紅傘會一直叫)
  3. Notepad (要配合AppLocale,但是簡單好用)或 Notepad2(可以直接Shift-JIS和UTF8轉換編碼)
  4. Daemon Tool (因為只吃標準ANSI格式CUE,用來測試CUE+WAVE,和Rip結構是否正確,以及iTunes轉檔時會用到)
  5. Foobar (幫CUE加上replaygain,同時是聆聽主力)
  6. Nero Drivespeed (用來調整光碟機倍速,但是PX-755SA的讀取頭已經老化到只能4x讀取了)
  7. CD check (建立以MD5格式unicode的 .CRC hash檔,用來定期檢查CD備份的狀況)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ZFS的測試結果分析整理:(2) 寫入和讀取行為,使用VM虛擬機器進行測試

之前使用實際的硬體測試後,發現一部分待確認的狀況,也少測了最基本的類似JBOD的組態,所以就找了時間確認一下。手邊沒有空出來的機器和足夠的硬碟,以下的結果使用Vmware Server 2.0模擬測試,因為是使用虛擬機器測試的,所以沒有效能數據的部份。
 
總共測試了三種組態,分別是JBOD(3),RAIDZ(4),mirror(2)x2。分別在正常下,硬碟故障下,以及從故障情況下復原後的ZFS寫入讀取行為。
資料改用英文字母代表加上數字代表ZFS將檔案分割的狀況,每一個字母代表相同的檔案,數字代表同一個檔案的第幾個分割,分割的大小由ZFS動態分配,不一定是相等大小。測試JBOD(3),RAIDZ(4)時故障硬碟使用關閉虛擬機器,變更虛擬硬碟的方式模擬。測試mirror(2)x2則使用zpool的offline和online指令模擬硬碟故障。


表格非常多,還沒想到更好得整理方式,請見諒。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敗家] 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歐版官方攻略入手


幾天前收到了amazon.uk寄來的,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歐版官方攻略,這是慶祝新工作順利愉快,外加上薪水入賬給自己的禮物。
書很棒沒話說,內容和品質都是我收過的書之中數一數二的,但是因為覺得用信用卡付錢就買得到的東西,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原本是沒有打算炫耀的。

但是書翻了幾天下來越看越喜歡,加上收到信用卡帳單之後嚇了一跳。所以決定要來好好介紹一下。

Bayonetta – Collector's Edition Guide
首先,重達2kg硬皮440頁,份量非常充足。
官方網頁的介紹

攻略正面和同時購入的CD,書套是我自己外加的。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ZFS的測試結果分析整理:(1) 寫入和讀取行為,實際硬體測試結果






ZFS的寫入和讀取行為,實際硬體測試結果
在測試ZFS的過程中,發現一些ZFS與一般RAID加上檔案系統的組合,有著差異相當大的寫入和讀取行為,非常的有趣和吸引人。

但是進一步在網路上尋找相關
ZFS資料時,發現大多文章只是拿官方的宣傳稿介紹ZFS,或是只專注於說明系統架設的過程。而針對ZFS的寫入讀取行為,找不到詳細說明。

官方的
"Solaris ZFS Administration
Guide"
也只針對ZFS管理方面說明,雖然最後在官方ZFS開發人員的blog上有找到一些說明,但是屬於較深入的部份,較基本的ZFS寫入讀取行為部份一樣缺乏。

所以我根據之前實際測試的結果,加上自己的分析整理出這篇關於
ZFS寫入讀取行為的基本說明。



以下的結果來自實際的硬體測試結果,測試的紀錄請自行參閱我過去的測試中相關註解。

總共測試了三種組態,分別是單一
mirror,兩組mirror,或是一組raidz1。分別在正常下,硬碟故障下,以及從故障情況下復原後的ZFS寫入讀取行為。

資料用
ABCDEFGH英文字母代表,每一個字母代表容量相同,但是內容不同的資料。測試時故障硬碟使用關機拔SATA線的方式模擬,故障復原則使用另外準備的空白硬碟替換拆下來的硬碟。